“韩国希望不仅在制造业,在软件、金融、信息通信、流通等知识经济服务领域也同中国加强合作。”韩国总统李明博在28日举行的韩中经济界午餐演讲会上致辞说。
他指出,由于全球石油、原材料和粮食价格飞涨,作为主要需求国的韩国和中国都面临共同难题,因此,希望两国在核能等新能源开发上进行合作,实现向绿色产业和能源节约型产业结构的转型。他并表示,希望在保护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同中国开展合作。
据了解,此次李明博访华的重点是经济合作。据悉,此番包括大韩商工会议所孙京植等五大经济团体负责人及三星集团会长李洙彬、SK集团会长崔泰源、LG集团会长具本茂,乐天、浦项等韩国代表性集团公司会长等韩国经济界人士38人悉数前来中国。
此行,李明博还计划在29日访问韩国企业聚集的青岛。据悉,有1万多家韩国企业落户此处,而山东省在韩国对华投资中占到了60.4%份额。
“19世纪和20世纪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基本是以结盟为主,但进入21世纪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注重的是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李明博在临行前坦言。
无疑此次李明博访华,给中韩经济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SK武汉突破
能源合作,是中韩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月28日韩国SK Energy Co.表示,该公司将与中石化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并在中国修建一座石化工厂,其中SK Energy将持有合资企业35%的股权。据华尔街日报称,为此韩方将付出1万亿韩元(编者注:约合10亿美元)。
“经过多年努力,SK终于进入中国内地石化领域了。”有知情者说,“虽然SK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釜山炼油厂、拥有遍布全球的石油贸易网络,但它没有油源,想进入中国内地石化领域太难了。”
5月27日至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SK此时发表声明显示其与中石化的合作系双方政府力推的结果。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李明博的豪华访问团队中,不但有SK集团会长崔泰源,还有核电设备供应商——斗山集团总裁朴容晟等韩国能源企业首脑,“中韩之间的能源合作将在政府推动下迈上一个新台阶。”上述声明说。
据悉,双方合资建设的石化工厂系2007年12月中石化投资建设的武汉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汉洪山区,是中石化武汉石化扩能改造项目中的一部分,总投资额达350亿元,被湖北省政府视为“中部崛起”的重点工程之一。它除了年产80万吨乙烯外,还将生产其他的关键石化产品,如年产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40万吨聚丙烯。按照规划,该项目将于2011年6月投产。
“通过这个项目,中石化将控制整个华中地区的石化产业走向,进而辐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及河南等省PVC、塑料等石化建材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有业内专家称,“据说中石化是希望独资建设整个项目,现在SK能够跻身其中,除了其本身的技术实力外,政府推动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事实上,早在2006年4月崔泰源即专程赴武汉会见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并就武汉化工园区、80万吨乙烯项目、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等众多领域内,SK可能存在的机会进行过磋商。而在更早前,SK还专门就中国在建、待建炼油化工项目进行过专题研究,期望能够参股其中,以获得更多商机。
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乙烯对外依存度在过去10年中一直维持在60%左右,即便新建的镇海乙烯项目、天津乙烯项目及南海石化项目竣工后,对外依存度仍可能保持在60%。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乙烯需求的增速实在太快了。
能够获准参股中国内地乙烯项目,不但意味着在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取重大利益,更会对公司在华业务的战略布局产生重大影响,毕竟乙烯是“化工之母”,处于化工产业链的顶端,是绝大多数化工产品的母原料。
出于这个原因,陶氏化学等国际一流化工企业多年来一直谋求能与中资石油企业合作,为此陶氏甚至愿意向中石化出让其多项专利石化技术。
“自从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后,中石油(18.10,0.38,2.14%,吧)、中石化高层就很少为钱头疼过,他们不缺钱,有钱就能买到技术或设备。他们缺的是油源,近几年与它们合资建设石化项目的都是中东石油企业,如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就是这个原因。”上述业内专家说。
与陶氏一样,SK期望与中石化直接商讨合作意向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政府的公关作用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6年时,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参股‘十二五’期间的中国可能在建的乙烯项目,干脆不考虑‘十一五’的项目了。”上述知情者说,“没想到,这次竟能入股武汉乙烯项目,他们太幸运了。”
据上述知情者介绍,除了乙烯项目外,核电也是双方政府重点推动的领域。
斗山集团在李明博访华期间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署了核能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核电设备建设、海水淡化等方面。
事实上,中韩在核电方面的合作已有数个春秋。中国核工业集团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十多年来,我集团与韩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我们个别电站甚至与韩国公司建立了姐妹关系,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大帮助。”
2005年以后韩国欲深度参与中国核电市场的愿望变得更为迫切。
当年6月,被喻为首轮中韩部长级核电磋商的中韩核电技术论坛在韩国举行。据悉,会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韩国电力公社属下的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渴望入围中国的新一轮核电建设高潮。
两年后,中韩核电技术论坛再度在上海召开。
此间,韩国企业——斗山重工业公司与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签署在核电站领域进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今后5年内,在核电技术、器材制作等整个核电站建设项目中进行全面合作。
核发电量占40%的韩国电力公司也表现出对中国核电建设的极大兴趣,但截至目前,记者还没得到韩国电力公司参与中国核电建设的确切信息。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新民介绍,在1990年代韩国核电实现了国产化,韩国政府已将核能作为战略出口产业来培育。
而中国原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500亿美元左右,建造30个核反应堆,将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提高到4000万千瓦。据最新消息,这一计划有可能更新为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市场前景诱人。
据悉,此次随行的韩国经济界人士中,有斗山集团总裁朴容晟,并未看到韩国电力公司的身影。
另据了解,斗山集团在李明博访华期间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署了核能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核电设备建设、海水淡化等方面。但没有签订具体的项目。
据记者了解,斗山集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已开展合作很多年,秦山三期、秦山二期以及三门核电等核电项目都有斗山集团的核电设备。
知情人士透露,该合作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斗山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核电设备供应商,而中国核电集团的特长是核电站设计。“从互补的角度讲,此次合作能够实现共赢。这个共赢可能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双方有可能合作进军中国和韩国以外的市场。”